国际上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是中俄印三国可能重启一个旧机制。俄罗斯首先发声,随后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,印度也表明了态度,虽然没有那么直接,但意思很清楚。
这个机制全称为俄罗斯-印度-中国三边机制(RIC),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,2001年正式启动。最初是外长级会晤,后来升级到领导人级别。该机制运行了十几年,讨论过反恐、经济合作和能源安全等议题,也曾发布联合声明。然而,2020年后由于中印边境摩擦加剧,印度不愿意继续参与,机制因此暂停。中国一直持开放态度,但需要三方一致同意才能重启。
7月16日,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表示,俄方正与中国和印度商讨恢复RIC机制的事宜,态度积极。这一表态的背景是上合组织外长会刚刚结束,中印外长在会上进行了交流,气氛良好。鲁登科强调,三国合作有助于应对全球挑战,特别是美国对中印施加的压力,特别是在石油进口问题上。俄罗斯希望拉紧这两个重要的石油买家。
7月17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,中俄印合作不仅有利于三国自身,还能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、安全、稳定和发展。中国愿意继续与俄印探讨合作。他还提到,作为新兴大国,三国联手可以在金砖和上合框架下平衡国际秩序,已有不少合作基础。
印度方面则显得较为谨慎,但没有拒绝。印度外交部表示,重启RIC机制需要三国都方便,意味着要等到中印关系稳定下来。目前中印边境协议执行得还不错,7月14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也是为了这一点。印度智库和政策圈的一些人私下透露,印度并不想与中国硬碰硬,主要是出于经济和军事实力差距的考虑,以及为了向美国展示姿态以换取援助。
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迫使印度更加务实,短期内加强与中俄的合作成为现实选择。通过苏杰生访华和后续沟通,印度释放出不拖后腿的信号,虽然没有明确同意,但也没有反对。
从历史角度看,RIC机制并非空谈。2005年的外长会晤就确定了反恐合作框架,并扩展到能源和科技领域。2018年的领导人会晤还讨论了多极世界秩序。中国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,俄罗斯希望通过这一机制平衡北约的影响,而印度则在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,认识到不能完全依赖西方,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,印度制造业需要中国市场。
当前形势下,重启机制对三国都有实际利益。对中国来说,可以增强周边稳定,尤其是中印边境的稳定,资源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南海或台海。关税战下,中国也需要俄印市场作为缓冲。俄罗斯则能确保石油出口稳定,经济不至于崩溃,还能对抗西方制裁。印度尽管纠结,但经济增速虽快,基础设施却落后,与中国合作可以弥补短板。特朗普威胁对购买俄油的国家加税,印度炼油业有40%依赖俄油,难以替代。
当然,重启机制并非一帆风顺。中印关系是关键因素,边境协议虽已签署,但落实需要时间。印度国内反华声音强烈,莫迪政府需要平衡。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也很深,不应将这些矛盾带入机制。美国肯定不乐意看到三国联手,可能会加大施压。但三国人口占全球四成,经济体量巨大,联手可以影响金砖和上合的走向。
长远来看,三国合作不仅限于机制本身,还包括贸易数据。中国对俄出口增长30%,对印投资也有所回暖。俄罗斯天然气管道项目和中印高铁合作潜力巨大。机制重启可以定下框架,避免摩擦升级。印度政策圈的信号表明,那些对抗动作只是表演,现实中印度明白与中国硬碰硬吃亏更大,短期选择与中俄协作,应对关税大战。这种信号通过访华和私下沟通已经传递出来。
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正在变化,新兴国家希望获得更多话语权。中俄印虽非铁板一块,但利益交汇点多,重启机制是一步棋。特朗普的政策本意是分化,结果可能适得其反。中俄印恢复机制有实打实的基础和需求,俄罗斯领头,中国支持,印度不反对,特朗普的压力反而成为催化剂。未来如何发展,还需看三国之间的协调,但信号积极。
亿腾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